【学·变】一堂课30分钟!广州海实小学调课堂时长、增体育和C++课程 | 隽言教育

【栏目语】

世界急速变化与进步,“被时代结构性抛弃”可能是未来人所面对的最严峻挑战。在焦虑内卷、“鸡娃”泛滥的时代,“爹味”地奉劝家长理性育儿,只是不切实际的“便宜话”。帮家长理解教育本质、找到“鸡娃”的正确方向,恐怕更有意义。

人工智能时代,怎样的人有生存和竞争能力?是全球教育面临的问题。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措施频繁——新高考、新中考、新课标、新教材不断出台,倒逼教学和课堂必须改变。广州的中小学也在探索之中,这样重大的改革必然是艰难和缓慢的。

《隽言教育》将持续、长期推出“学·变”系列报道,从“小白”视角帮助公众理解中小学课堂、教学变化了什么、为什么及其效果。家长鸡娃的方向和方式要不要变?你看着办!

每节课30分钟、每天一节体育课、每周一节C++课……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(简称“海实”)作为全市教学改革“排头兵”,两年来在课时、课程、教学方法方面做了哪些尝试?

课堂:课时变短 节数变多

通常小学每堂课时长为40分钟,但海实探索30分钟课堂已满两年。

副校长孟瑷娜介绍,课堂教学时间从40分钟变成30分钟之后,每周的总课时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,但是课时数发生了变化。比如二年级,40分钟课堂一周是28节课,周课时数为1120分钟,调整为30分钟课堂后,变为37节,周课时数为1110分钟。四年级五年级从原来的一周30节变为40节,周课时数没有变化,都是1200分钟。

课时缩短、节数增加,最直接的变化是课多了。每周体育课达到5节,保证所有孩子平均每天都有1节体育课。一二年级增设语文及数学的作业指导课,中高年级增设语数英三科的作业指导课,用于相关学科的练习指导,尽量让孩子们校内解决作业。增设了劳动课,平均一周一节。

同时,对于各学科教学时间需求多的单元任务,设置连堂课,既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,又能跟初中相衔接。例如语文作文、数学、四年级的音乐课(管乐进课堂)、体育连堂课用于开展游泳和必修课程。

校长陈健解释,30分钟课堂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,“心理研究显示,6-12岁儿童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为20分钟到25分钟。传统的40分钟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挺大的考验,当课堂教学进行到30分钟后,学生其实已经产生疲惫导致学习效果不佳。”

30分钟课堂也对学校教研和老师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,“倒逼老师要更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内容、更精准地达成教学效果、课堂练习提问等要更精准地设计。”陈健说。

近年来教育改革,新课标、新教材不断颁布,劳动课、信息课成为必修课程,学生每天运动至少1小时,时间从哪儿来?陈健表示,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,30分钟课堂更有利于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课程结构。此外,学校的一些特色课程诸如STEM课程、心理课程、管乐进课堂等,都是需要纳入课程设置中的。如此丰富的课程,如果按照原来40分钟课堂的周课时数来设置,很难满足。调整为30分钟课堂之后,周课时数总量增加了,课程设置便得到了优化。

广州教改实验校:全员开设C++课程

近年来,教育部将“信息技术”课更名为“信息科技”,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,并出台了新课标。人工智能时代,信息科技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,未来可能“江湖地位”向语数英看齐。

国务院在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中提出“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”,海实先行先试,今年9月新学期在全校、全员开设C++编程校本课程(以下简称“编程课程”)。

“从三年级开始,每周一节C++编程。让所有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,掌握C++程序编写的基本方法,提高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能力。”陈健表示,编程课程的目的并非让每个学生都当编程高手,“犹如数学是每个人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科,而不是每个人都要搞奥赛”。

三年级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、英文打字、初步了解C++基础语法等,经过一年学习后有浓厚编程学习兴趣的学生可自由参加学校兴趣班、社团活动。在此基础上,四、五、六年级深度和广度逐步拓展,优秀的同学也可以逐步从信息社团进入校队。从而提供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课程、学有余力学生的社团和校队平台。

陈健介绍,2022年开始,海实作为广州市、海珠区深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学校,开展基于深度教学的校本实践探索,聚焦课程结构调整、课程整体设置、课程实施与落地等要素的综合化实施,对教学计划、考核评价、教学方法、课程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统筹并实施系统化管理。

除了课时长短、C++课程等方面,学校在体育、音乐、劳动、阅读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,未来将持续积累经验与成果,保障学生全面发展。

文、图 | 记者 蒋隽

Tags: